logo

何易于挽纤 - 古代官员亲为民工表率的典故

本站 2241
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有一段鲜为人知却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——“何易于挽纤”。这个故事生动描绘了一位古代地方官吏身体力行、躬身实践为民众服务的精神风貌。

在唐朝晚期的蜀州益昌县(今四川境内),有一位名叫何易的地方父母官。他体恤民情,深得百姓爱戴。一日,刺史大人乘船巡查至此地,因水势不济需众人拉纤前行,按例应由当地役夫承担此项劳苦工作。然而时值春耕农忙之际,若征调农民从田间赶来,则势必影响农业生产与民生生计。

面对这一矛盾境况,时任县令的何易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感人至深之举:亲自脱下朝服,换上粗布短褐,执起纤绳拉动船只前进。他的行为让随行人员乃至远道而来的上级大员都震惊不已,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。

这位谦卑勤勉的小小县令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儒家倡导的"以人为本,亲政于民”的理念,并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紧密相连。“勿扰吾民心”,这是他对职责的理解;亲身参与重体力劳动,是他对民意最直接也最具说服力的回答。

历史虽已遥远,“何易于挽纤”之事仍如璀璨明珠镶嵌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,照亮后世无数官员的道路。它不仅是古人为官之道的一面镜子,更是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内涵的真实再现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。”这种深入民间疾苦,勇于担当的行为准则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。

通过何易于此举,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权力大小与否,始终应当坚守那份尊重群众、服务于众人的初心。作为领导者或公职人员,唯有真正放下架子贴近基层,才能了解实情解决实际问题,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。同时,这也是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一种人文关怀诉求以及行动示范。

标签: 文言文何易于挽纤